实验技术

常用安乐死方法 

添加时间:2025-03-06 09:50:59  浏览次数:次  打印   关闭窗口

一、实验动物安乐死的定义

实验动物安乐死(Euthanasia)指的以科学人道的理念和方式,使动物生理和心理痛苦最小化而采取的动物意识迅速丧失的处死过程。

二、执行动物安乐死的实施条件

仁慈终点(human endpoints):指动物实验过程中,在得知实验结果时,及时选择动物表现疼痛和痛苦的较早阶段为实验的终点。

在达到以下条件时,可实施安乐死得到实验结果或动物实验结束;经实验动物医师结合动物的体重、食欲、感染、肿瘤、濒死症状等,评估判定,动物痛苦程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仁慈终点;其他原因不适合继续饲养。

三、选择安乐死方法考虑因素

可使动物无疼痛、恐惧、焦虑和不安地失去知觉和意识,直至死亡;可缩短动物从失去知觉和意识到死亡的时间;药物及方法经过验证,科学可靠;操作过程不影响操作人员情绪、健康和安全安乐死过程不可逆转适合不同种类、年龄与健康状况的动物;适合不同实验需求和目的;所用设备方便易得,便于维护;不影响环境卫生;所有安乐死方法实施后确认动物死亡,必要时要配合使用第二种安乐死方法予以确认。

四、常用安乐死方法

1 常用安乐死方法

安乐死方法

14日龄且体重<200g啮齿类

200g~1000g啮齿类动物/

静脉注射巴比妥类药物注射液

Y

Y

Y

腹腔注射巴比妥类药物注射液

Y

Y

Y

二氧化碳(CO2

Y

Y

Y

先麻醉,后采血(放血)致死

Y

Y

Y

先麻醉,后静脉注射氯化钾(1meq/kg~2meq/kg

Y

Y

Y

1 常用安乐死方法

安乐死方法

14日龄且体重<200g啮齿类

200g~1000g啮齿类动物/

先麻醉,后断颈

Y

Y

N

先麻醉,后颈椎脱臼

Y

Y

X

动物清醒中直接断颈(头)

N

N

N

动物清醒中直接颈椎脱臼

N

X

X

电昏后放血致死

X

X

X

2 推荐啮齿类动物安乐死方法

方法

1~6日龄

7~14日龄

14日龄且体重<200g

14日龄且体重>200g

戊巴比妥钠(100mg/kg~150mg/kg,ip,iv

N

Y

Y

Y

二氧化碳(CO2

N

Y

Y

Y

氟烷、甲氧氟烷、异氟烷、安氟醚、七氟醚、地氟醚

N

Y

Y

Y

麻醉后放血

N

N

Y

Y

麻醉后断颈

Y

Y

Y

Y

低温麻醉后断颈(头)

Y

N

N

N

清醒中断颈(头)

Y

X

X

X

麻醉后颈椎脱臼

N

N

Y

Y

低温麻醉后断颈(头)

Y

N

N

N

清醒中断颈(头)

Y

X

X

X

麻醉后颈椎脱臼

N

N

Y

Y

2 推荐啮齿类动物安乐死方法

方法

1~6日龄

7~14日龄

14日龄且体重<200g

14日龄且体重>200g

麻醉后注射氯化钾(2meq/kg,IV

N

N

Y

Y

清醒中颈椎脱臼

N

N

Y

X

注:Y-推荐方法;N-不推荐方法,但经IACUC同意后可使用的方法;X-不推荐使用;IP-腹腔注射;IV-静脉注射。

五、巴比妥类药物安乐死推荐剂量

3 巴比妥类药物推荐安乐死剂量

类别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小鼠

≥150

≥150

大鼠

≥150

≥150

豚鼠

≥120

≥150

≥100

≥150

山羊

≥90

N

≥80

N

4小鼠100% CO2安乐死参考时间

小鼠年龄

CO2暴露时间min

备注

0~6日龄

60

需配合断颈法合并使用

7~14日龄

20

需配合断颈法合并使用

15~20日龄

10


≥21日龄

5


5 不作为安乐死首选的可接受的方法和药物

药物或方法

备注及说明

空气栓塞

使用空气栓塞法安乐死的动物会出现抽搐、角弓反张、鸣叫等临床症状。如果必须使用该方法安乐死动物时,必须先将动物麻醉。

窒息

不可用机械手段(如闷死、绞死、脱水)阻止动物呼吸

烧伤

化学或物理性烧伤是不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

水合氯醛

不可用作犬、猫和小型哺乳动物的安乐死

氯仿

已知氯仿具有肝毒性,是疑似的致癌物。因此对人有非常强的毒性。

氰化物

氰化物对操作人员极度危险。用氰化物安乐死动物时,在观感上给人不适。

泄压(不包括已证明的可实现安乐死的低气压晕厥)

泄压是不可接受的安乐死方式。其有许多缺点:(1) 许多容器的设计泄压速率过高,是推荐速率的15~60,从而导致动物体腔内的气体膨胀,引起动物疼痛和不安;(2)幼年动物对低氧耐受,因此在呼吸停止前.需要较长的泄压时间;(3) 意外恢复气压,即受伤的动物有复苏的情况;(4) 无意识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出血、呕吐、抽搐、排尿、排便等症状,在观感上可能会引起人的不适。

溺水

溺水不是合适的安乐死方法,而且是不人道的

放血

因为极端低血容量会引起动物焦躁,所以放血如果作为单一处死动物的方法使用时,只能用于无意识的动物

甲醛

除海绵动物外.直接将动物浸泡在甲醛溶液中是不人道的

日化品及溶剂

丙酮、清洁剂、四元化合物(包括四氯化碳)、泻药、杀虫剂、二甲基酮、季铵盐类化合物、抗酸剂以及其他非专用于治疗或安乐死用途的有毒物质都不是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

低温

低温是一种不合适的安乐死方法

胰岛素

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症,动物因低血糖而昏厥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行为改变、应激反应、迷惑)。使用胰岛素不一定能有效安乐死动物。

硫酸镁和氯化钾

此类化合物不可用于清醒脊椎动物的安乐死。

手持钝器击打头部

除仔猪和小型实验动物外,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尽可能使用其他方法代替手持钝器击打头部的方法。

5 不作为安乐死首选的可接受的方法和药物

药物或方法

备注及说明

神经肌肉阻断剂(尼古丁、硫酸镁、氯化钾和全部的箭毒类药物)

如果单独使用这些药物,动物失去意识前都会出现呼吸暂停。因此动物在失去活动能力后,仍然能够感受到痛苦和不适。

急速冷冻

除用于体质量小于 4g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出生时间少于 5d 的新生鼠的快速死亡外,急速冷冻法属于非人道的安乐死方法。除此以外只有接近死亡状态或已经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动物,才可以使用急速冷冻法。鱼的急速冷却不属于此方法。

士的宁

使用士的宁会造成动物抽搐和痛苦的肌肉收缩

胸廓压迫

不可用于清醒的动物

注:该表为2020版《AVMA动物安乐死指南》附录2的汉化,摘自“2020版美国兽医协会动物安乐死指南解析

六、常用安乐死方法

1吸入性药物

1) 常见吸入性药物包括 CO2、氮气(N2)、氟烷、甲氧氟烷、异氟烷、安氟醚等。

2CO2是啮齿类动物最常用的吸入性药物,适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和地鼠等啮齿类动物。吸入40% CO2 时很快达到麻醉效果,而长时间持续吸入可导致动物死亡。安乐死箱内动物不宜过多。可使用透视性好的箱子,以便确认动物死亡。

3) 实施吸入性药物安乐死宜在通风良好场所实施。

2注射药物

1) 常用注射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药物、氯化钾等。

2) 常用注射方式包括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心脏注射等,优先选择静脉注射。

3) 腹腔注射需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会使动物死亡时间延长及死前挣扎。心脏注射只适用于呈现垂死、休克或深度麻醉中的动物。

3物理方式

1 可采用颈椎脱臼、断颈、电击、头部击碎、放血等物理方式安乐死动物。

2 物理方式可用于那些解剖性状适合使用该方法,或者当其他安乐死方法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动物

(3) 所有操作人员建议接受完整的技术训练,并以尸体多次练习后方可正式实施。

(4) 颈椎脱臼法可用于体重低于200g的啮齿类动物、禽类及兔。除非有特殊需求,实施颈椎脱臼前可给予动物镇定剂,以减少动物的应激。

(5) 因实验需求无法使用化学药物或CO2时,可使用断颈法。因实验所需采集动物的全身血液或放血,需先麻醉待动物失去知觉后实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