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学院风采

基础医学院“医心向党,医路同行——弘扬马海德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三)

添加时间:2024-09-25 15:19:54  浏览次数:次  打印   关闭窗口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涌现出许多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帮助,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个人的命运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用青春、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动人壮丽的国际主义赞歌。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杰出的国际主义者、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著名医学专家。他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外国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的55年里,他置身于中国人民斗争的行列,把自己的劳动同中国人的劳动融为一体,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马海德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机构联合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马海德入选“100位重要英雄模范名单”,列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

河北大学医学教育作始于1949年,马海德曾担任原河北职工医学院(现河北大学裕华路校区)名誉院长。在“马海德精神”的激励下,河北大学确立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医学理念,在医学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2023年3月30日上午,马海德先生铜像在河北大学裕华路校区落成。2024年9月26日,马海德诞辰114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将推出“医心向党,医路同行——弘扬马海德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一同缅怀马海德先生的崇高革命精神,弘扬他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基础医学院王海潮同学所撰写的《马海德:与中国医路同行的国际主义战士》。

 

 

马海德:与中国医路同行的国际主义战士

基础医学院 王海潮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成为时代的楷模。马海德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人物。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不分国籍,医者大爱;只要是处于痛苦当中的病人,便要全力以赴去拯救的医者大爱与国际主义精神。

马海德先生当时为了考察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来到中国上海,原计划只停留一年的他却在看到中国人民在侵略与中华民国政府的腐败之下的深重痛苦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当时中国劳动人民缺衣少食,没有药治病的悲惨命运。马海德出生于美国的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他完全可以在考察完成之后回到美国去,享受当时美国完善的社会福利待遇。但是他却选择了与当时腐败的中华民国政府对抗,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完善中国的医疗体系,帮助中国人民摆脱性病与麻风病的痛苦,去挽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

一个美国人,却在新中国成立后选择加入中国国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性病和控制麻风病领域,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跨越国界的牺牲奉献精神,正是马海德先生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他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把自己的医术用于服务中国人民,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工作。这种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是马海德国际主义精神的核心。

恪尽职守,坚持不懈;只要身处这个位置,便要尽到这个岗位的职责的敬业精神。

在马海德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敬业精神的熠熠光芒。在他随红军队伍到陕北延安期间,他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夜以继日,不知疲惫,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便巡视了陕北各地的医疗机构,并提出了改进苏区去医疗事业的建议。1937年2月,马海德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了解陕北民众,他还努力克服语言上的屏障,学习了普通话与陕北方言,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海德。1944年—1947年马海德在医院工作期间尽职尽责曾诊治伤员四万余人。1946年时又作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医疗顾问尽自己最大努力与联合国救济总署和红十字会人员进行沟通协商,并积极承担自己担任顾问的义务,最大可能地争取他们对于解放区的援助,并且基本为我国消除了性病和麻风病两种疾病,为中国人民减轻病痛。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海德先生作为新中国的医科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精神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树立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典范。

一心为民,深入基层;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事,便要落到实处惠及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马海德先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热情,使他不断追求卓越,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学习马海德精神,不仅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的精神,更应学习他对待患者的细心与关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尊敬和信赖。群众对抽血化验接受不了,马海德亲自示范,让医务人员在自己身上抽血,以此来取得群众的配合。他常常在基层举办性病学习班,并亲自为学员讲课,作示教等。在幅员辽阔的农牧区,对梅毒患者要一个不漏地进行复查,困难是很大的,常常为了寻找一个病人,他们要跑很远的路程。他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的态度,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他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海德先生崇高的国际精神,坚持不懈,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传承马海德精神,将其融入我们今后的行为准则中。在生活中,不论国籍,只要需要帮助就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在将来的工作中,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尽到作为医生的职责。通过学习马海德先生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敬业精神的内涵,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特色,我深感马海德精神在医学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的理论贡献和丰富内涵。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医学事业的艰辛与崇高。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马海德先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关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马海德精神在我们的行动中发扬光大。

 

回顶部